学校主页
 首页  部门简介  通知公告  党建工作  政策法规  人才工作  岗位管理  劳资社保  人事管理  办事指南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届高端博士后青年论坛举办

时间:2024年11月22日 访问次数:

  11月22日,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届高端博士后青年论坛在济南燕子山庄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报告,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赵晓燕、我校党委书记张立祥出席论坛并致辞。校长李可建主持开幕式,副校长崔亚洲主持主旨报告。


(校长李可建主持开幕式)

校党委书记张立祥致辞

  开幕式上,张立祥代表学校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他强调人才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一子”,一子落而满盘活。学校于今年独立设置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修订并颁布《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为博士后的全方位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学校博士后在科学研究、成果产出与转化、服务经济社会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充分彰显了博士后在科研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和创新活力。他表示,学校正奋力谱写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新篇章,明确提出了“一三五七五”发展思路,努力建成有利于人才汇聚成长、人尽其才、各展其能、脱颖而出的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生态环境,希望来自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的卓越青年专家借此论坛,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特色优势,共同推动博士后事业蓬勃发展,携手创建健康山东的辉煌未来。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赵晓燕致辞)

  赵晓燕在致辞中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简要介绍了全省博士后工作的整体情况。她指出,博士后是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生力军、国家战略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我省始终把博士后工作摆到全省人才工作的突出位置,持续完善博士后制度体系,全力支持博士后科研创新,全面服务博士后成果落地,博士后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此次论坛是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创新举办“博聚齐鲁,智汇未来”系列活动之一,既是山东及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工作的盛事,也是全国中医药研究领域专家、青年交流的良机。通过本次活动将有力地提升博士后引育质量,助推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工作再创新,事业再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健康山东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届论坛以“交叉汇聚展宏图,智慧融合创未来”为主题,聚焦中西医基础研究与临床疾病诊疗最新前沿进展,旨在为优秀博士后青年人才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进中西医临床基础交叉融合。论坛期间,与会领导及来宾共同见证了山东省数字中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中医药基础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中医药疗效机理重点实验室以及山东省中西医结合眼病防治重点实验室筹建启动仪式。

论坛特别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西北师范大学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获得者、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李平,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免疫与健康长寿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靳津,山东师范大学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李天亮等专家学者作学术分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正国作学术分享)

朱立国以“守正创新,发展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为主题,深刻分析了中医药在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回顾了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的历史沿革,展望了骨伤科学在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方面的发展方向;同时分享了团队在面对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防治方面的新型手法治疗技术方案,通过创立旋提手法新技术,构建了“规范创新—安全评估—循证评价—机理解析”为一体的中医正骨手法现代化研究新体系,这不仅推动了骨伤科学的现代化发展,也为我国骨伤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他鼓励青年学者深入研究,勇于创新,为促进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西北师范大学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获得者、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李平作学术分享)

李平围绕“肝脏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原位荧光成像研究”这一主题,介绍了肝脏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为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免疫与健康长寿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靳津作学术分享)

靳津聚焦“炎症应激性代谢物的负反馈机制”研究,探讨了炎症反应中代谢物的调控作用,为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山东师范大学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李天亮作学术分享)

李天亮分享了“葡萄糖代谢调节病原细菌感染的机制研究”,为抗感染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本次论坛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术报告会、壁报展示等进行汇报交流,并对学校人才及博士后有关政策进行宣讲。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山东中医药大学人事处(人才工作办公室)、科研处、中医学院、药学院、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中医药创新研究院、眼科与视光医学院(山东省眼病防治研究院)、附属医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海内外博士及博士后青年人才等共计300余人参加论坛。